和刘庆华一样的中青年媳妇们,女人们凑在一起总免不了坐一会,嗑把瓜子唠嗑唠嗑,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离开。
就这样来来去去的,苏妍的家里被乡亲们送来的各种礼物给装满了。
等到中午苏妍回家吃饭的时候,就惊讶地发现客厅的方桌上、高脚桌上,已经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式吃食:炸丸子、馓子、麻叶儿、各式各样包好的各种馅料的水饺、一筐筐雪白的馒头、一个个被捏的漂亮精致的花糕、各种馅料的大包子、自家做的关东糖……尤其是关东糖,用纸包着的、用篮子盛着的,一包又一包,足够她吃上一整年的。
苏妍瞧着这满满当当地堆了两大桌子的吃食,一看就是出自农家巧媳妇之手制作的。当下一问才知道是乡亲们送来的。
苏妍当即哭笑不得:“ 妈,再有来送的就推了吧!家里就咱俩人吃饭,哪里吃得了那么多?等过几天,咱们就得回县城过年了,这么多东西吃不完,放坏了可就太浪费了。”
刘庆华也是一脸无奈:“来的人太多了,我推了,推辞不掉。再说推了这家的,要了那家的,怕人家多想,毕竟是一片心意。”
苏妍说:“那,给人家回礼了吗?”
刘庆华更无奈了:“……每人抓了一把瓜子、糖块,说就当回礼了。因为没打算在村里过年,所以除了这几天咱娘俩一日三餐的菜和肉,我也没准备其他的东西。”
苏妍一阵无语。
自从创办妈妈饺子馆后,再加上苏妍名义上的大舅刘玉舟和大舅妈黄凤霞,当年过年时闹的那一场后,苏妍就再没在村里过过年。
妈妈饺子馆成立后,每逢过年,母女两个就带着徐奶奶忙饺子馆年夜饭的事,一直忙到除夕深夜,祖孙三个才闭门谢客,清清静静地在县城过了两个平静的春节。
这次回村,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乡亲们,给她家送来这么多的自制吃食,各种各样的吃食都带着大家的一片心意,有的还冒着腾腾的热气,一看就是刚出锅不久的,可以直接拿来当午餐。
想当年还在苏家老院的时候,她和刘庆华生存艰难,从来没有遇到过哪家过年过节给她们送吃食的。
当年大家都穷,她和刘庆华娘俩更穷,对外交际都是以苏家老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