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而苏家老院的那些人刻薄寡恩,锱铢必较,在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加之苏白氏一直把持着整个家的一日三餐,将粮食面粉等物资都锁了起来,只给刘庆华一定的食材量,安排她做一大家子人的饭食。
村里也是个小型社会,也是要通过资源互换来联络感情的。
两手空空的刘庆华拿不出多余的东西在村里交际,自然也没有谁会主动在年节时送吃食给刘庆华。
就是送了,村里人也都知道,最终是到不了母女两个的口里的,要么早早就被鼻子比狗都灵的苏白氏给夺了去,要么就是被两个姑姑给偷吃了去。
所以这么多年来,苏妍还是第一次见到过节时,有人主动来她家送东西的,且还是这么多,堆的客厅都满满当当的。
在村里人的观念里,每逢年节,谁家来的人越多,收到的礼物越多,越证明这家的人在村里地位高,人缘好,有威望。
苏妍看了看这数量和不同的样式,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估计半个村子的人都来过了吧?
母女俩正聊着,就听见大门口传来了动静,接着田银花熟悉的大嗓门先响了起来:“庆华,庆华……”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苏妍还没来得及出屋门,田银花的身影便穿过了过堂,提着一篮子热气腾腾的东西走了进来:“庆华啊,妍妍啊,家里今天包了饺子,我给你们下好带过来了!都累了吧,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刘庆华一边迎接着招呼道:“婶子过来啦!”,一边忙不迭地归置桌子上的东西,将方桌收拾出吃饭的地方来。
田银花打量了一圈,笑呵呵地道:“哎哟,这么多东西,得半个村里的人都来过了吧?”
刘庆华一边给田银花打下手,将篮子里的盘子端出来,一边应答道:“可不,今天一上午家里就没断过人。这么多东西,我俩根本吃不完,推又推不掉,驳了谁的面都不好看。你说咋办?”
田银花乐呵呵地道:“还能咋办?收着呗!东西不值钱,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都收下,天冷,东西坏的慢,吃不完慢慢吃。估计下午你还消停不了,人还不少来。”
结果下午果如田银花所料,上午还没来的乡亲们陆陆续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