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旁,钻进车厢。她从空间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白大褂、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熟练地穿戴好。这些东西在现代是再常见不过的防护装备,但在这古代,却显得格外新奇。
穿戴整齐后,李长乐提着药箱再次走进太医院。她步伐沉稳,眼神专注,径直朝着厢房走去。刚来到厢房门外,便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和几个年轻人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满脸泪痕,跪在地上,苦苦央求着太医们救救他们的相公、父亲。
看到这一幕,李长乐心中一阵酸楚,但她还是强忍着情绪,冷冷地吼了一声:“让他们过去一边哭,不要影响病人休息。”刘太医心领神会,立刻上前将病人的亲人带到了另外一个院子,安抚他们的情绪。
等刘太医回到厢房时,李长乐已经准备好了一套防护装备,递给刘太医,说道:“刘太医,换上这个,随我一起给病人治疗。”刘太医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接过装备,按照李长乐的指示穿戴好。
两人走进厢房,病人正虚弱地躺在床上,看到他们进来,绝望地叹息道:“不要管我了,让我自生自灭吧,这个肺痨是治不了的。”
李长乐轻轻比了个手势,示意病人安静,然后从药箱里拿出银针,开始给病人扎针。她手法娴熟,眼神专注,每一针都准确无误地扎在穴位上。刘太医在一旁紧紧地盯着李长乐的动作,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地学习着。
扎完针后,李长乐又从药箱里拿出吊瓶和输液管。这可把在场的人都看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东西。李长乐一边组装吊瓶,一边向刘太医解释这是用来输入药物,补充病人身体所需营养和治疗疾病的。
在李长乐的操作下,吊瓶顺利挂上,药水一滴一滴地流入病人的体内。期间,李长乐一直专注地观察着病人的反应,并不时地向刘太医讲解治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刘太医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李长乐的医术更加钦佩不已。
打完吊瓶,已经快到傍晚了。李长乐又拿出一些治疗呼吸系统的药和治疗咳嗽的药品,仔细地叮嘱病人:“这些药按时服用,每天服用3次即可,一定要记住。”
刘太医走上前,给病人把脉。他的手指刚搭上病人的脉搏,脸上便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原本微弱的脉象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