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眼前,
“陈总,关于新能源项目的初步报告已准备好,明日一早是否方便过目?”
陈泽快速回复,
“好的,明天上午十点会议室见。”
放下手机,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灯火阑珊,心中思绪万千。
新能源的转型并非易事,但陈泽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次日,会议室内,丁成艾手持平板电脑,逐一介绍着报告的关键点,
“我们分析了国内外多家新能源企业的成功案例,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建议首先在煤炭资源上实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s)试点项目,
同时,与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合作,探索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的可能性。”
陈泽认真听取,不时点头,随即提出,
“很好,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技术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化?
以及……如何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提升市场信心?
丁总,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
丁成艾沉思片刻,回答,
“首先,我们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补贴,降低初期成本。
其次,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向外界展示我们技术的可行性和潜力,吸引更多的投资。
最后,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那可是非常实际的策略啊。”
陈泽赞许道,
“接下来,我们要着手准备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预期效益等,
同时,也要开始筹备对外的宣传工作,让市场知道,西南煤矿发展旗下的一切,正在积极转型,拥抱绿色未来。”
会议结束,陈泽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封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
在信中,他不仅分享了集团即将展开的新能源项目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愿景,
还强调了每个员工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贡献创意,共同参与这场变革。
随着公开信的发布,西南煤矿原先的内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