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一脸兴奋的扬了扬手里的帛书。
春秋时期,虽然大部分文书都是用竹简记录,但这种用于传输的信件一般都是用兽皮,或者是帛书。
“子若吗?”,孔子脑海之中瞬间涌现一个身影。
有若,字子若,孔子弟子,重孝并提倡讲究诚信,主张藏富于民,建议降低民众赋税,孔子认为有若可以执掌千室之邑,属于非常高的评价了。
有若因为其母亲在鲁国,所以他并没有追随孔子出游列国,有若经常为此感到愧疚。
“求学令?”,孔子接过子路手中的书信,认真的看着上面的一字一句,除了有若字里行间的关怀和愧疚,心中还抄录了一篇来自楚国的求学令。
“楚王熊章?”,孔子看完求学令的内容,神色有些恍惚。
楚昭王27年春,也就是去年,孔子在经过陈国的时候,受楚昭王之邀前往楚国郢都。
在面见楚昭王的时候,孔子向昭王推荐了自己仁爱的主张,但昭王没有采纳,于是孔子就离开了楚国,没想到这才一年多的时间,楚昭王就已经薨了。
而令孔子没有想到的是,楚国新君似乎才九岁吧,就有如此大的魄力开办学宫。
“博士吗?”,孔子手里拿着有若的书信,良久不言。
“老师,对于您来说或许是个机会”,子路对孔子说道。
孔子如今已经六十三岁了,除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在鲁国执政,虽然政绩斐然,除阳虎,压三桓,可惜最后还是因为季氏而被迫离开鲁国。
“我再想想吧”,孔子收起有若的书信,再次看着院中的桃花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