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熊章在郢都周边乡野微服私访数日,感触良多。
乡野之间,经过去年旱灾的闹腾,楚国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很艰难。
除了那些受灾比较轻的百姓,因为被熊章免除了税赋的原因,日子倒也能过得去。但其他受灾比较严重的人,这一年来,全靠官府赈济。
楚国受灾人数超过四百万,楚国这一年光用于赈济的粮食就达到了两百余万石。这些粮食看似很多,但实际上分到每个人的人头上并不多,只能保证这些人不会被饿死。
想要吃干的,想要吃饱,要么选择参军,要么选择修河修路等国家工程,不然别无他法。
楚王熊章想到这些时日经历过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之情。
他知道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为人民谋福祉,但是现实却如此残酷,一面要强国强兵,为楚国开创辉煌的未来,一面又要让国内百姓生活富足,以如今的生产力,的确很难兼顾。
但楚王还是决定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楚国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于是,楚王熊章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他认为,首先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也要加强对水利设施的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此外,还要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中加大农业的改良和兴修水利已经在做了,但鼓励轻工和手工业还没有做,只是时机还不太成熟,工业需要市场,但现在楚国的市场太小了。
不过让熊章欣慰的是,他发现国人之中都能体谅到国家的艰难,很少有人会因此而产生抱怨情绪。
在这个时代,当灾难降临,百姓们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应对,国家所能提供的援助相当有限。
然而自从熊章即位以来,楚国遭遇的每一次天灾,官府都会全力以赴地救助百姓,这种举措开创了诸夏历史的先河。
因此,尽管楚国百姓的生活依旧清苦,但楚王熊章和众多朝堂公卿都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苦难的日子终将成为过去式,如今旱灾已经过去,楚国各地的春耕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