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在蜀汉的天空中炸响。刘禅在悲痛之余,开始逐渐摆脱诸葛亮的影响,尝试独立掌控朝政。
在人事调整方面,刘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将一些原本被诸葛亮压制的势力纳入到了政权核心。这些势力在诸葛亮生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刘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平衡各方势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权威。然而,这一举措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些新上任的大臣能力参差不齐,在处理政务时,缺乏诸葛亮那样的远见卓识和严谨态度。他们在一些重要决策上出现了失误,导致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荡。
在政治决策上,刘禅对诸葛亮时期的北伐政策进行了调整。他认为,连年的北伐使得国内经济不堪重负,百姓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于是,他决定暂停大规模的北伐行动,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国内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上。这一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压力,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业生产在政策的扶持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田的产量逐年提高。商业方面,刘禅也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他降低了商业税赋,简化了商业交易的手续,使得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政治腐败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一些官员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开始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刘禅在治理政治腐败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决心。他对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公元 253 年,姜维接过了诸葛亮的衣钵,开始主持蜀汉的军事事务。姜维一心想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发动北伐。然而,此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局势与诸葛亮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姜维的北伐行动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粮草供应不足、兵力有限等。尽管姜维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这些胜利并未能改变蜀汉在整体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公元 263 年,曹魏发动了大规模的攻伐行动。邓艾率领奇兵偷渡阴平,如一把利剑直插蜀汉的心脏。面对曹魏大军的突然进攻,刘禅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