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避免双方因为领土争端而破坏联盟。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如划分势力范围、共同防御等,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
公元211 - 214年,刘备入蜀,孙权感到了潜在的威胁。此时,东吴与蜀汉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诸葛瑾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与蜀汉沟通,了解刘备的意图。他多次出使蜀汉,与诸葛亮等蜀汉高层会面。在与兄长诸葛亮的会面中,虽然亲情深厚,但他们都以各自国家的利益为重。诸葛瑾向诸葛亮阐明了孙权对于荆州局势的担忧,希望蜀汉能够遵守之前的约定。诸葛亮则表示刘备在蜀地的发展也是为了对抗曹操,希望东吴能够理解。这种在亲情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展现了诸葛瑾的高尚品质和卓越外交能力。
在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南部三郡,引发了东吴与蜀汉之间的一场危机。诸葛瑾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奔走,试图避免双方的全面冲突。他一方面向孙权解释与蜀汉保持一定程度联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向蜀汉表示东吴的行动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在双方剑拔弩张的局势下,他的努力虽然没有完全阻止冲突的发生,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局势的恶化。最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湘水之盟,暂时划分了荆州的势力范围。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威震华夏。但随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这一事件使得东吴与蜀汉的关系彻底破裂,双方陷入了战争状态。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诸葛瑾仍然希望能够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向孙权建议,在取得荆州后,要适当地向蜀汉释放善意,避免双方陷入长期的战争。然而,由于双方的仇恨已经积累,战争一触即发。
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兴兵伐吴。夷陵之战爆发。在战争期间,诸葛瑾曾致书刘备,劝其退兵。他在信中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继续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希望刘备能够以大局为重,恢复孙刘联盟。尽管刘备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但诸葛瑾的这一举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显示出他在外交上的积极主动和为和平所做的努力。
夷陵之战后,东吴与蜀汉都元气大伤。此时,诸葛瑾再次积极推动双方的和解。他与蜀汉的新领导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