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穿越者干的事情,就是影响一些历史进程,这个沈飞准备的也不多,或许下次可能准备充分一些。到目前为止,沈飞也就是抗倭战争跟着刷了点战果,改变了一些小事,外加用马甲发表了一些议论,现在还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不过沈飞回到杭州梅庄后不久,倒是传出一件事的风声来了,就是明朝重启了海运。
在明初时朱元璋时期,就是通过海运向北方提供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永乐初期还是继续海运,疏浚大运河完工。虽然也有人提出河海并行,每年搞两次海运,可是没有实行,停止了海运。
后来明代中期思想家、海南出身的内阁首辅丘浚在给皇帝上课的经筵教材《大学衍义补》里又倡导海运,分析海运的成本比陆运省七八成,比河运省四成。还引用元代史料论证海运损失没有河运大。不过被御史攻击他计算的损失只算货物,没有计算人,这种攻击角度一直沿续了下来,嘉靖年前参加治理黄河的万恭,甚至包括满清毁书“倡优畜之”纪晓岚都老调重谈过,不过万历初曾经治黄河自负指责过丘浚主张海运的万恭因为以前治理的黄河从新决口被弹劾免了官,黄河多次改道运河不断於塞,运输能力大减,海运又一次重启。
当时还是山东布政史的王宗沐上疏提议河海并行,被任命为漕运总督,他一上任就联络了梁梦龙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员,四处凑了17万两银子的经费,建造海船,组织了一次海运,从三月十八日出发,雇佣300多艘船,运输三省漕粮总计12万石,五月底安全到达天津。全程3300多里,无论运输路程还是规模都超过了以往,恢复了明代中断160多年的海运,并且在同年八月王宗沐和梁梦龙受到了升赏。
不过到了十月份又有言官出来当搅屎棍了,南京户科给事中张奂又以“风闻言事”上疏“人言啧啧”,说有八艘船,3200石粮食在途中遇风漂没,王宗沐事先预料到可能会有损失,就调了三万两库银买粮食补上了。最后直接提出要求海运十二万石就可以了,不必增加了。这个指控主要是有两条,一是指运输途中有损失,二是王沐宗在出了损失以后调库银买粮补上假称没有损失,等于对王宗沐的诚信提出了质疑。
王宗沐赶紧上疏自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