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经过起码的真伪鉴别,一些过于荒谬的说法不加查证直接拿来上疏,不仅会闹笑话,还会耽误时间。凑齐建造海船,组织海运的17000两银子都需要大费周章,又怎么可能轻易调出30000两银子来买粮食,更何况买3200石粮食只需要2000多两白银就够了,怎么可能需要花30000两白银买?这么大漏洞的“人言啧啧”都没有察觉,难道连基本的市场米价都不清楚吗?并且还提醒,海运想要减少损失,安全期很重要。必须在经过考察的天气最好,风浪不大的那段时间进行。要避免因为准备仓促,海船、人手物资不够而拖延错过了安全期。
这则“南狂生”评论随着王宗沐的自辨差不多同时一传播开来,很快就从舆论影响产生了实质影响,户部和联合其他部门直接按王宗沐所请派下来的巡按御史核查,最后得出结果,漂没损失调银买补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而且这则谣言也不是张奂“风闻”来的,根本没有这种“人言”,是张奂自己捏造的,反海运一派因此声誉大损。
而且高拱也同样是同意海运的,和张居正联合发力,不仅免了张奂的官职,而且也出台新规定,如果言官上疏事后查明不实,也是要受处罚的,如果是没有仔细鉴别,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像张奂这样蓄意造谣,则要加重处罚。沈飞没想到连限制“风闻言事”这一点也一起办了,大概是张居正因为自己也差点被张奂捏造的低级谣言欺骗而心生恼怒吧。
第二年已经是张居正当上首辅的时候了,王宗沐特意提前开始准备招募人手建造船只,调集的人手船只和运输量都增加了五成,还是从三月二十日出发,五月底安全运抵天津。从此开始了河海并行,每天增加运输量的趋势。
张居正当上首辅以后,沈飞的女儿也出生了,取名沈芸。沈飞也想设法增加些财政收入了,想到明末宋应星徐光启都主张和研究过的晒盐,自己虽然没有干过,但是步骤听说过。也就是找个海边的浅滩建几个晒盐池和结晶池,纳潮水用阳光晒,首先析出来的一点点就是盐,氯化纳。后面就是氯化镁、氯化钙,不是盐了。赶快把首先析出来的一小部分纯盐搜起来,加少量水,大概是海水的一到两成,制出不会再溶解的氯化纳饱和溶液,并且过滤掉其中杂质。再继续晒盐盐干为止,搜集所有获得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