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人肯定没有听说过。
这本来是一首古筝曲,用古琴也可以弹奏,而且声音更加柔和,本来是表现洞庭湖的风光,与眼前南湖景色也照样吻合,夕阳下湖光碧波之间,一艘艘渔舟逐渐返回。手指波动间用上了“七弦无形剑”功夫,琴声时缓时急一点点流动,远处南湖上的水鸟,水底的游鱼,林间的飞鸟,近处花草树木,都随着琴声振动了起来,就连天上的两只大雕也随着琴声节奏盘旋了起来。这是音乐和内力的双重共振,沈飞使出来,威力和效果已经比黄钟公强了十倍不止,不过沈飞只是对周围的动植物进行影响和控制,并没有伤害。
不出所料,郭靖和黄蓉果然也像小说里一样一先一后发出了啸声回应,正如小说中的描写“郭靖的啸声雄壮宏大,黄蓉的却是清亮高昂。两人的啸声交织在一起,有如一只大鹏、一只小鸟并肩齐飞,越飞越高,小鸟始终不落于大鹏之后”,沈飞当初读小说的时候,对这一段印象深刻,原因就是这一段的描写简直就是《射雕》小说的灵魂,是郭靖黄蓉两人的成长经历的传神比喻,写在《神雕》开头未必不是作者对《射雕》小说的一个总结。
随着沈飞一曲弹完,郭靖和黄蓉已经走到近前,黄蓉说:“先生功力深不可测,琴技也是登峰造极,两者浑然一体,竟能激得人内息随琴音震荡,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佩服。最奇怪的是这首曲子我竟从未听过,不知先生如何称呼,所奏又是是何妙曲”。
沈飞一笑,说:“在下沈飞,所弹的《渔舟唱晚》是一名隐士所创的曲子,因此名声不显”。
黄蓉说:“今天才知道冲举先生也是绝顶高手。先生以琴声相邀,究竟有何见教”。黄蓉果然心思敏锐,一下子猜到了自己的用意。
沈飞说:“郭大侠、黄帮主,沈某五年前在山东拜访过杨妙真。他们红袄军在北方作战二十年,当年青州一役,二位也曾参加。数十万军民,围攻一年下来,仅剩数千。蒙古所谓的“借道伐金”,沿途数十万百姓惨遭屠戳。对蒙古军的作战习惯,二位尤其是郭大侠是深知的,不知二位有何对策”?
郭靖说:“当年在青州城中,我与蓉儿已经商量好。我们学了岳武穆的兵法,自当受‘尽忠报国’四字之教,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