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不干就坏了,就把这个奏请压下了。
崇祯说他还是委托汪汝淳从扭转舆论角度下功夫,果然沈飞和完颜萍不久就察觉了城里对酒税舆论的转变,开始几天酒楼茶馆和国子监监生议论起收酒税都是一片大骂,举例说北京城的小民每天都要喝酒,这倒和茅元仪说过的一致,南方不仅富人奢侈消费成风,平民没有积蓄的风气,小民一天打短工赚了些钱就吃喝干净,说收酒税平民都喝不到酒了云云,把酒税说成是万历时的矿税一样了。
不过随着反映辽阳城陷落的三幕剧演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相关话题逐渐产生,说起辽东在建虏屠杀劫掠下的惨状,像袁应泰那样空谈仁义有害无益。这几天又添了一把火,一批说书人在各酒楼茶馆声泪俱下的述说边军饥寒交迫,典卖刀枪兵器甚至卖了妻儿的凄惨情形,这方面有很多素材,从当过兵的人亲身经历,到一些去过边镇的军官奏疏,都有据可查,感染了一大批人。
舆论逐渐变成了少喝点酒死不了人,多收点税让边军吃饱饭才是应该的,为了渴几口酒让饥兵灾民饿死才应该谴责等等。许多商人聚会时,也举出辽阳城里李玉山为首的商人的例子,语气激愤到挥拳捋袖子,说如今天下的急务是先要把后金建虏彻底剿灭,这样他们才能安心经商,等建虏覆灭,辽东全境光复,有的是赚钱的商机。建虏肆虐,他们商人一毛不拔也不心安。沈飞不知道这是商人受感染的自发情绪,还是汪汝淳安排了一些商人同行好友当“托”引导的,反正效果不错。
报名要求加入酒课提举司的童生、生员和国子监监生人数大增,排起了长队,茅元仪和其他户部官员制订了更加严格丰富的考核面试内容,择优录取,工作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素质以及品行大大提高。主动申报信息的酒商越来越多,连一些自己在家酿酒,并不外卖的富户也主动上门申报。举报数量大大增加,上门征收酒税的工作人员受到的接待也态度变成非常客气。扭转了的舆论环境下,还要偷税漏税的酒商就成了舆论攻击鄙视的对象,连几个继续上疏反对酒税的官员也成了被嘲讽的对象,家丁仆人出去买茶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甚至吐唾沫。
不到一个月,茅元仪在京城收到的酒税就已经有五十多万两,另外很多其他商人自发捐献银两也有六十多万两,光是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