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想到了子弹的装弹器,抓一把子弹进去就会自动排成弹链,沈飞和王徵说了一下这个思路,不过十天时间,王徵就和工部的人设计出了弓弩版的装弹器,斜板手摇式的,箭矢稍微摇晃不用排得太整齐,摇动摇柄就会自动装上弹链,转上二十几次就能装满一条三百支的箭链。设计完成以后,沈飞要了三台三弓床弩和一万条三百枝的箭链、五千兜“寒鸦箭”放入空间。
连发弓弩对于冲锋枪、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没有金属子弹出膛那么严重的磨损,一般重机枪发射500发就要考虑换枪管,重机枪质量好的枪管寿命也就是一万发,ak枪管寿命最高标准也就是15000发,其实有8000发就不错了,中国的仿品56半只有千发,而木质芦苇箭杆想把弓弩射坏要困难得多。
崇祯一直接提出超过时代的科学技术就会头痛难忍,这是他一穿越过来就试过的,只能引导,这大概是对他的限制。不过沈飞没有这种限制,就想在走之前留下点东西,对这个世界的技术进行一些升级。崇祯二型火箭带三尾翼旋转射程惊人,已经让不少人意识到旋转发射的弹药精度和射程更大。
十六世纪欧洲就有一些猎人用到了线膛枪,现在欧洲与明朝的交流已经多了起来,很多新知识和成果流传到了欧洲,吸引了很多欧洲人来明朝,也带来了很多欧洲的新事物。以现在的技术刻划膛线还不行,不过也有办法,就是在铁皮先画上对角线再卷起来制成枪管就成了线膛枪,射程和精准度就有了极大提高。
不过线膛线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有少数人使用,而且有装填速度慢的问题,解决办法也已经有了历史经验,一是用比膛线直径更小的子弹,就是前装米尼弹。二是有后装步枪,但是为了解决后装枪气密性差射程不远的缺点,必须用金属定装弹,这种技术与现在还在使用纸壳颗粒火药定装弹太遥远了。
这三年来,江湖司因为整理内家拳的成果,高手纷纷突破,已经有不少人达到了见神不坏,现代枪械也已经对自己没有了威胁,沈飞也就没有了顾忌,和崇祯通气以后,把前装枪和后装枪的设计思路全都告诉了王徵和军工司,说了米尼弹的思路,而且还拿出了几枚金属子弹拆开了给王徵等人看,让他们先把前装米尼线膛枪制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