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圣天子 > 第166章 战备区(1/3)
    卡列哈达平原内,在广阔的平原上投入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可能都只是沧海一粟。

    由于东辽省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大宋帝国东辽省总督衙门决定将三十家水泥厂以及其他相关企业专门用于支援战备区的建设和交通工作。这一举措被视为当务之急,因为战备区的建设已经被列为头等大事。此外,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事务,包括共同体衙门的一应事务,都必须向东辽三大板块的开发让步。这样一来,战备区的建设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战备区,为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战备区的防御力量。经过讨论,有人提出边防军可能需要进行第二次扩编,以应对潜在的威胁。毕竟,目前只有四个师的兵力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就在这时,一个重要的决定应运而生:原大宋帝国东辽边防军扩编成为大宋帝国东辽边防司令部下辖的军队,由四个师扩编为八个师。

    在大宋帝国东辽战备区的某个工程地点,部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公差统一编为协助修缮基地。这一决策源于对基地设施维护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的预见。

    战备区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地上工程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是军事堡垒,它们坚固而威严,作为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其次是交通道路,宽敞平坦,确保军队的快速调动和物资运输;机械设备则是战争中的利器,保证战斗力的发挥;最后是城防要塞,固若金汤,守护着整个区域的安全。

    然而,真正让人惊叹的是地下工程——地下应急枢纽。这些巨大的地下空间不仅提供了避难所,还配备了先进的通讯、医疗和生活设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里将成为士兵们最后的避风港。

    这次公差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修缮工作,更是一次对基地整体功能的提升。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照料,每一块砖石都是保卫家园的基石。通过这次行动,部队展现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了充分准备。

    原本在第三区域的制砖厂也被迁到了战备区内,工程挖的土在战备区制砖厂经过改造之后,直接就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