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理,便转身告辞。
只是没走几步,王雨寻的爸爸王文山又回过身来,让李天佑第二天只管去学校,其它的事他不想办法。
李天佑是个听话的孩子,第二天真的鼓起了勇气,又去了学校。
这一次,黑框眼镜倒没再驱赶他,给他发了新书,并将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李天佑坐在教室里的那一刻,还感觉到不真实。
可接下来的日子,没人找他索要学杂费,李大山夫妇也不没有让他去山里放牛的意思。
李天佑才意识到,他真的不用辍学了。
那一刻,李天佑对王雨寻的爸妈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一般而言,坐在教室后面的,要么成绩不佳,要么个子老高。
李天佑每天靠红薯苞米度日,身体发育迟缓,跟贫瘠山地上的红薯不什么区别,在一群高个子同学中很是“鸡立鹤群”。
而且在报到那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了洋相的。
这使他显得教室后面的世界里颇为另类,备受身边同学的排挤与打压,甚至是欺凌。
李天佑对此并不怎么在意。
他是来读书的,并非来跟瞧不上他的同学交朋友的。一群混日子的小毛孩罢了,他们的友谊一文不值。
排挤?打压?欺凌?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了?离你们远一点就好了。
他很清楚,教室的座位是依据成绩来安排的,他有的是机会逃离后面的泥潭。
由于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格外珍视,读书也极为用功。
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年级第一。
他的座位也顺利地从最后一排挪到了第一排,并与王雨寻成为了同桌。
上学的问题解决了,然而吃饭依旧是个难题。
初中走读,条件差些的同学从家里带饭,条件好的在学校食堂搭伙。
王雨寻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但比李家好得多,所以她总是带饭团。
李天佑则更惨,每天仅有几根苞米。家离镇上又远,有时走得匆忙,连苞米都来不及准备。
半大小子,食量惊人。
李天佑的肚子,常常咕咕叫个不停。
王雨寻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