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大义,平均每一年的天下大事只用了七十个字。
那可是每一年的天下大事啊,平均下来七十个字就给概括了,简直丧心病狂。
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这样的微言大义,于是就诞生了三个注释版,《左氏春秋》、《公羊春秋》以及《谷梁春秋》。不同的版本自然可能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解释。
据说二爷读的是《左氏春秋》,但是现在是另外两本春秋的天下,或许刘据柔仁好儒的性格更适合《谷梁春秋》。
但陆鸣希望他这辈子能偏爱公羊一派,自已加上董仲舒要还是改变不了太子,以后还是被刘彻嫌弃子不类父,那时会产生大麻烦。
董仲舒闻言轻笑道:“富民侯学识渊博,连拼音法都拿得出来,太子还是要多跟富民侯学习才是。”
陆鸣觉得这老头今天有点阴阳怪气的,却想不明白为什么。
“关于这拼音法老夫还有几个不明之处,不知富民侯能否为我解惑。”
刘据晃着小脑袋,四十五独角仰天长叹,“老师,太傅的问题连我都解答不了,你一定要做好准备啊。”
陆鸣:?
这个小朋友很皮啊,是不是童年不完整需要补全一下,这么膨胀的么。
刘据忽然感觉背后一冷,连忙道:“老师,你们谈,我先去做功课了。”
见刘据已经跑远,陆鸣只好放下这个打算,对董仲舒道:“太傅请说。”
董仲舒敛起衣袍坐到椅子上,并示意陆鸣一同坐下。
“这拼音法只有四个声调,但不要说大汉其他地方,光是这长安附近,百姓们说话就不止四个声调,拼音法又怎么能适用整个大汉的不同口音呢。”
陆鸣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想要增加音阶,但是后来又放弃了,因为他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
“董太傅,陛下也曾问过这个问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回答的么?”
董仲舒顿时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当年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董公觉得这份功绩怎么样?”
提到秦始皇,董仲一阵沉默,对儒家人来说,批评暴秦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二世而亡的大秦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无论是黄老还是儒家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