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队连续这么冲击几次,中国队的阵形被一直拉扯得很长,顶在最前端的刘景翼距离王昊铭几乎每每有6-70米的距离。
而其他队员都如散点般纵列分布在这6-70米的距离上。
这就是日本队这场做出针对战术的独到之处了。
若是像以往一般,执着于层层组织,控球渗透,那只会像压弹簧一样把中国队牢牢压到沉底。
一旦控球的环节崩脱,中国队的攻势一瞬间反弹出来,就算是日本队也吃不消中国队这些年轻球员的速度。
上次对决,靠着这样的反击,艾克拜尔和苏郁这一条边几乎给日本队原来的边后卫石原拓野跑吐了。
吸取到教训后的日本队,显然长进了许多。
一开始就用直接迅捷的打法扰乱了中国队的防线,随后在几次攻防转换中,不求稳,只求速。
一切要义在于快速将球传递过中场,再在前场迅速堆积起人手,用繁复的进攻手段,争取对中国队的防守实现突然爆破。
而这样的战术该说是相当有效的。
在中国队受限于日本队紧密联系的联防战术,每一步进攻都推进得相当艰难时,日本队却能通过这样快速地高位逼抢和繁复的进攻手段频繁围攻中国队的禁区。
终于,在上半场比赛第41分钟,闻野中行几人在右边路和中路肋部做出一脚式地踢墙配合。
最后由拉边接应的久藤安乡直插下底,将皮球横扫门前,姚镇钧忙中出错,一脚解围落在闻野中行脚下,后者仓促之中却尽显冷静,一脚瞄远打近晃过王昊铭,推射近角得手。
“……姚镇钧,没有解围远!还有威胁!”
“闻野中行,推射破门,那么比赛进行到第41分钟,中国队是0:1落后了。”
这个球让苏郁也无能为力了,就当前这个阶段而言,中国队和日本队之间硬实力的差距真如一道鸿沟般难以跨越。
这也丝毫不奇怪。
中国足球正式决议施行改革,挣脱低谷至今不过十年光景,而日本足球在进行现代化改革这条路上,起码要比中国先走上20年。
而目前的这支日本国家队,在10年前,何尝又不是日本足球萌根发芽,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