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长刀上下翻飞,每一次挥动都能带走清军的性命,那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是死神的镰刀。
梁二钊则带领着绿水书院的战士们,利用战术配合,或投掷手榴弹开辟道路,或手持武器与清军近身搏斗。
他们的手榴弹在关键时刻再次发挥作用,每当清军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时,手榴弹的爆炸声就会响起,将清军的反击势头彻底粉碎,让清军陷入无尽的恐惧之中。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手榴弹成为了联军逆转战斗的关键。
它的威力让清军惊恐万分,也让联军战士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最终,清军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狼狈逃窜。
而梁二钊与那嵩率领的联军,则在这场战斗中再次扞卫了云南的土地,他们的威名也因此更加响亮,成为了云南地区抗清的中流砥柱,吸引着更多有志之士前来加入,为日后更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一次,清军探得那嵩所在的营地位置,便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派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妄图突袭那嵩,将这股抗清势力的核心人物一举擒获。
当清军骑兵如幽灵般逼近营地时,那嵩正在营帐中与几位将领商议军情,哨兵发现敌军时,清军已近在咫尺。
刹那间,警报声划破夜空,营地内一片混乱。
那嵩迅速披挂上阵,率领身边的亲卫迎敌。但清军来势汹汹,且骑兵的机动性极强,他们在营地中横冲直撞,土兵们虽拼死抵抗,却难以抵挡清军的猛烈攻势。
清军骑兵的马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人头滚滚,鲜血在月光下反射出诡异的光芒,营地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梁二钊听闻那嵩遇袭,心急如焚,立刻率领着工作队,携带上书院特制的步枪,朝着那嵩的营地飞奔而去。
他们不顾夜色中的崎岖山路,一路狂奔,脚下的石头不时绊倒他们,但他们爬起来继续前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援那嵩。
当梁二钊等人赶到时,只见那嵩已被清军骑兵重重包围。
那嵩虽奋力杀敌,但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形势岌岌可危。梁二钊毫不犹豫,迅速指挥工作队散开,寻找有利射击位置。
“瞄准清军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