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带我去远方 > 第537章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3/10)

    阅读这部作品,你会恍惚于它迷宫般的情节,沉迷于它炫技般的技巧,感动于它波涛汹涌的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的双重支配下,享受到的是亢奋、感动、幸福的审美情绪。

    无论怎样看,我都认为它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

    身为一名编辑,在阅读这样的美文华章时,我非常确信它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990年的文坛,注定是属于《父亲》的。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

    张守仁对《父亲》的超高评价一经发出便在文学界掀起了千层浪。

    他是《十月》的编辑,编发过诸多知名文学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声誉卓著,有文坛好事者将他和崔道义等其他三位编辑并称为“燕京四大名编”。

    没有人会怀疑张守仁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精神,但他对《父亲》的评价如此之高,显得过于露骨,惹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大家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在评价同行的作品时,都会融入一些处世哲学。

    比如对于某些缺点大于优点的作品,在评价时就要多提优点,少提缺点;若是优点大于缺点,那就要夸的大大方方,但切忌露骨。

    因为一旦露骨,就难免有谄媚之嫌,既让他人看低了,也折损了自身的声望。

    但不管怎么说,张守仁对《父亲》的评价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反而颇有见地,大家对他有议论,却并未影响对《父亲》的评价。

    尤其是在读者群体当中,他的这个评价受到了许多林朝阳忠实读者的认可。

    随着多篇评论文章对《父亲》高度评价不断地传播,《父亲》在读者当中的口碑也持续走高。

    这其中除了有那些读懂了小说,真心认可内容的读者。

    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人是因为小说提供的情绪价值而认可的人,通俗点讲,就是“跟风无脑吹的”。

    后世大家可能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位已经久未露面的名人去世,某博上突然就会冒出一堆他的“多年粉丝”现身悼念。

    又或者是某瓣上有人创建了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电影,像模像样的写了几篇看起来不明觉厉的影评,引来一群“文青”倾诉共鸣,夸赞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