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林朝阳陶玉书 > 第362章 见证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3/6)
的雀跃与亢奋之情。

    不仅仅是他,在场的作家们其实也很兴奋。

    白天上午林朝阳的发言总共也就不到二十分钟,如果是讲些客套话或者套路自然是显得冗长的,可他抛出来的却是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耳目一新的命题。

    “文学的根”,这是个多么大的命题啊!

    经过这一下午时间的交流,在场的诸多作家们已经为林朝阳上午的发言总结出了主题。

    今天晚上的会议,林朝阳仍会循着这个主题继续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个宏大的命题,一想到此,大家很难不激动。

    因为是非正式会议,没有主持人,所以李拓自告奋勇,临时客串了一把。

    他简单的陈述了几句,然后便把话语权交给了林朝阳。

    “实在没想到,我上午的发言会引发大家这么大的兴趣,辛苦大家大晚上还来听我絮叨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林朝阳讲话的语气轻松,姿态也很低,这是他一贯的风格,让人感觉很舒服。

    “上午我的言论讲的比较粗糙,但总体的意思是讲到了的,现在大家让我再讲,我也讲不出什么新意来。

    关于‘文学的根’这个概念,其实我一说大家都明白,只是以前碍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文化界少有人提罢了。”

    听着林朝阳的话,在场不少人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我们讨论民族文化,现阶段我们的民族文化无疑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漫长历史上最虚弱的时期。上一个这样虚弱的时期,应该是五四运动前后。

    五四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也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较为全面的对我们的民族文化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

    再加上中国社会在那些年里一直动荡不安,使得民族文化的断裂延宕了几十年。

    人道洪流则更是彻底,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判给阶级文化,几乎是用篦子梳了一遍头发……”

    林朝阳的语速并不快,声音也不大,但他的观点却是鞭辟入里、切中时弊的,让在场众多人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节奏沉浸其中。

    偌大的会场里,只有他的声音在回响。

    高洪波是《文艺报》的编辑兼记者,这次随大部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