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看《巴黎评论》上的访谈时就感觉到了。
而且她能在林朝阳的言谈中感受到一股对西方文化的戒备,这样的戒备放在国内现在的大环境下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好在最后采访完成的还比较顺利,以她的专业角度来看,虽然不及《巴黎评论》的访谈精彩,但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结束了采访之后,查剑英说:“稿子我整理之后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见报,等发表之后我给你寄一份。”
“好,谢谢了。”
查剑英又将那本《巴黎评论》送给了林朝阳,林朝阳则付了咖啡钱,当作回报。
两人刚走出咖啡馆,突然有一群学生围了上来,林朝阳本以为可能是热心读者,可他看着领头的几个脸色不太对。
不像是来看热闹的,反倒是像来找茬的。
“你好,请问是林朝阳同志吧?”
“是我。诸位有事?”
“朝阳同志你好,我是燕浪诗社的社长林东维,这几位是我们的社员,这两位是晨曦诗社的成员。我们都是燕大的学生。”
领头那人自我介绍完之后,又将身边的同学介绍了一番,然后又说道:
“这两天我们学校团委的同志正在组织一个叫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活动,指定了五四文学社作为活动的专门举办社团。
我听说您是奖项的推动者,我们想跟您提个建议。”
林朝阳点了点头,态度温和,“请讲。”
“我看过文协方面发来的函件,这个奖项的本意是为了团结在校大学生,以我们大学生的力量遴选出当代文坛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我认为,奖项主办方仅仅招揽五四文学社这样的文学社团是不够的。
我们燕大的文学爱好者不止在五四文学社,像燕浪诗社、晨曦诗社,还有许多并不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他们同样是评奖的有力组成部分……”
林东维一番长篇大论,听起来有理有据,最终诉求是希望庄重文文学奖在燕大内的评奖活动应该纳入更多的学生(包括燕浪诗社、晨曦诗社)。
在他说话的时候,林朝阳脸色平静,眼神观察着跟在林东维身后的那些学生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