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搞座谈会或者研讨会,通常都是由杂志社、出版社或是当地文协组织。
马烽是全国文协的领导,按理说这种事怎么着也轮不到他操心的,但《舌尖上的中国》的情况太特殊了。
一部以讲述中国饮食文化为主旨的文学作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几个月前国内媒体蜂拥报道这件事,让文协方面觉得惊喜的同时,也深感平时工作的疏忽,《舌尖上的中国》火爆美国文学界这样的大事他们竟然是通过媒体知道的。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文版即将在国内出版,文协怎么着也应该彰显一下存在感,毕竟这可是在国外为传播中国文化立下赫赫战功的作品。
林朝阳才刚请马烽帮了忙,这会儿马烽开口谈座谈会的事,他自然没办法拒绝,顺口答应了下来。
“好好好,你哪天有时间?”
“尽量早点就行。”
“好,这件事我来安排,你等我电话。”
撂了电话,林朝阳对于华说:“耐心等一阵吧,过段时间文协那边应该会联系你。”
“谢谢朝阳老师!”于华忙不迭的感谢。
“客套话就别说了。”
林朝阳岔开了感谢的话,态度轻松随意的跟于华、祝伟聊了一阵,才得知祝伟马上要离开《人民文学》。
祝伟是跟陶玉书前后脚进《人民文学》的,一晃也干了七八年了,之前负责小说组的工作,可以说是《人民文学》的中流砥柱。
“要走?去哪?”
“三联书店。”
林朝阳问:“干的好好的,怎么要走?”
祝伟苦笑,“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他没多说,但林朝阳不难猜测。
在《人民文学》这个级别和影响力的刊物当中,文学是要服从于政治的,而且杂志社人员众多,难免有论资排辈的现象。
祝伟年近四旬,已经负责了几年小说组的工作,在一些老同志看来,这其实已经是很快的发展速度了,但祝伟肯定不这样看。
“感觉这些年真是荒废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候真是羡慕当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