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小六部口胡同的院子里总是热闹非凡。
只要是与文学相关的从业人员,来京第一件事都是跑到小六部口胡同来,许多刚入行的小年轻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甚至都有种来朝圣的心态。
在那些年里,小六部口胡同的院子有很多个外号,“民间文协”、“长安街第一招待所”……
同行们给予的这些外号都是出于对这里的喜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度过了欢快的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如同文坛的世外桃源。
大概是从92年开始吧,小六部口胡同的人气开始逐渐衰落。
那一年开年老人家南巡,带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后,也是最大一批下海潮。
不仅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国营单位的工人,连原本搞文学的许多人都当上了时代的弄潮儿。
向钱看、向厚赚,成了大家的奋斗目标。
曾经人声鼎沸的小六部口胡同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渐变得落寞,虽偶尔也会有热闹的时候,却始终无法与当年的盛况相比。
今天便是小六部口胡同难得的热闹时候,众人来到西院观影,陈剑雨心血来潮翻到了谢铁骊版的《红楼梦》。
李拓看到结尾贾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场景,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仔细想想,前些年的日子真是快活啊!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有那么丰富的精神追求,从来不会让人感到内心会有贫乏的时候。”
“那种情况是不可能再有了,理想主义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是市场经济、商业社会,所有事都不可避免的庸俗化。”祝伟说道。
于华说:“八十年代的特殊性朝阳老师很早以前就谈到过,是社会修正阶段的短暂文化繁荣,现在不过是回归了正常而已。”
“那是社会的修正,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啊!”李拓慨叹道。
林朝阳幽幽道:“刚才你还说‘五十七载风霜浸’。”
李拓本来惆怅的表情瞬间凝固,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嘲笑李拓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要说那是朝阳、于华他们这代人的青春还差不多,你就别凑热闹了。”郑万龙语气满是挖苦的说。
于华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