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降雨量,也为整座大岛的动植物生产,提供了便利。
当地的水稻,热带水果产量,一直都在整个蓬莱群岛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水果基地。
甚至在蓬莱岛上,还有一处面积辽阔的牧场,汉国统治这里以后,通过引进本土来的肉牛,荷兰奶牛,以及绵羊,这片牧场也因此成为了整个蓬莱岛肉类以及奶制品的重要来源。
但也正因为雨水太充沛了,使这座城市常常面临洪涝的侵袭。
当地很多珍贵的建筑,都建造高处,注如那个已经改为海西侯府的王宫,就是这样气候条件下,逼出来的典型。
哪怕是后来汉国修建了大量排水系统,以及这个时代,最高标准的下水道,也不能完全经受住这样庞大降雨量的冲击,无奈之下,汉国中央内阁,也只能变更计划。
本来在汉国发展蓬莱岛的行政规划中,蓬莱岛的核心应该是夏威夷城,以及其所处的蓬莱大岛。
但当地雨水太过充沛导致行政难度加大,最后只能重新选行政中心城市。
一开始蓬莱当地,是倾向于云山市的,毕竟从汉国刚开始对外移民的时候,这里就是汉国在太平洋最主要的移民补给点,于情于理,哪怕是重新选定首府,也应该选云山市做为整个蓬莱群岛的首府。
但是在汉国海军把云山港选定为新成立的,太平洋舰队母港后,云山市也彻底和首府的位置,说拜拜了。
最终,翻来覆去,把八座岛屿找遍了,找到了云山岛的东南角,那处生产大量紫檀木的地方。
最初这里并不叫檀山市,而是叫檀木镇,是一群汉国来的木材商人建立的。
他们在云山岛东南面发现有大量野山紫檀木资源后,立马成群结队的到这里开采紫檀木,运回本土销售。
一开始只是少量木材商人知道这个消息,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大量的人口聚积,终于引起了蓬莱当地官府的注意。
甚至还发布了开采檀木法,规定每年开采的数量,要和檀木的生长,不能相差太大,以避免当地紫檀木资源大量流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并且对木材商人进行管理,每年定额授权一批木材商人进山砍伐紫檀木,然后运到港口清点,按每根木头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