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的火花响起。
“他们的空军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在面对突袭时的反应速度,简直连步兵都不如,我不知道俄空军是怎么一个运行机制,但只要我是他们的空军司令,我一定把负责管理军务的人全部送上军事法庭,在前几次的战争中,他们的空军甚至没有最基本的预警能力,战地机场附近没有观察塔楼,也没有高射机枪,总而言之,我们只用了三次突袭,就基本打垮了在波斯的俄国空军,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地面摧毁的,有的在停机坪,有的在跑道,而到了后期,虽然他们制造出了更多的战机,修建了更新的机场,加强了防护,甚至就连反应速度都至少快了一倍,但是这一切都晚了,我军已经基本拿下了制空权,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新战机,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飞行员,虽然我知道他们在后方的学校,拼命的招收飞行员,但我想到那个时候,战争也已经结束了!!”
当电报声结束的时候,十几秒后,天上的蝙蝠试验机动了。
地面上那些人形标靶瞬间倒地,本来就是土地的试验场,刹那间掀起一阵土黄色的烟雾弥漫全场,让实验台上的空军观察员和数据工程师都有些看不清。
“一切正常中——”
“滴滴-——”
但最终蝙蝠计划,还是得以通过,甚至还为这种战机新取了一个“对地攻击机”的学名。
——
“飞行高度正常,速度正常,没有发现明显的气流歪斜——”
“开始执行对地实验任务!!”
事实上在整个波斯战争中,俄空军的表现甚至可以用低劣来形容,前线空军副司令夏藤群就给本土的报告中,如此评价俄国空军: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在波斯空战中的经验,那就是和俄军的大多数交手,其实更多的是空军对陆军,而非空军一开始想的“大国空战”。
戴着两颗星的少将戴勋看着天上那个还在不断盘旋飞舞的战机,立马下达了对地的命令。
而正在试验的这架代号“蝙蝠”的战机,其实就是从中东战争吸取教训的结果。
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模拟整个战争的过程,毕竟中东战争中,多数时候当机枪的子弹进入地上的时候,往往掀起的不是血花,而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