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此时的东罗马帝国,经济上依赖蛮族的供养,军事上利用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和其他地区相互制衡,军事上沿用贵族管理军队的传统,军官就是军官,士兵就是士兵,永远也不可能改变。
而坐在后排的俾斯麦手里抱着一个瑞典人提供的“手炉”,鼻子里不断的吐出白烟,双眼不断的打量着外面还有些冰渣的路边。
而对于目前在欧洲各地出现的“历史讨债风波”,英国是既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俄国彻底被捆绑住了,好处是按照这个规律,大英帝国未来在欧洲搅屎没准会更轻松。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汉国人挑起了俄国和瑞典,甚至是希腊,南斯拉夫的冲突,虽然这些欧洲列强嘴上说“要防止域外国家干预欧洲,提防异教徒”,但是真实情况是,他们其实心里暗爽的不得了,甚至拿破仑三世还发出了:“汉国人将解决削弱俄国的机会放在了我们的面前!!”
而东罗马对此清楚吗,简直是一清二楚,但是此时东罗马内部的矛盾,实际已经很大,大到此刻还在进行的,在高加索地区同欧洲的战争都不算什么,反而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继续在东欧征兵。
至于那些大国也是喜闻乐见,不断的对这些国家做出大量的承诺,出售大量的“非致命武器”,美其名曰“所有国家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力”。
其中闹的最欢的就是瑞典,以及紧随其后的希腊,南斯拉夫。
【所谓的军事贷款,其实还是老路子,英国借钱给俄国,让俄国人在英国买武器,或者将一部分订单以英镑支付的形式转交给英国的军工厂,本质上是一次双重的金融获利,而代价就是英国人自此不再支持汉国对中东的战争,转而要求汉国退出波斯湾。】
而作为欧洲真正的搅屎棍,英国人虽然刚刚和俄国完全妥协,最后以俄国退出“阿富汗”作为代价,换取了英国五千万英镑的军事贷款。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哪怕对东罗马内部不是那么清楚的欧洲各国,都能够看出一点,那就是此时的东罗马,哪怕对他做出挑衅,他也没有办法调集力量,主动出手,既如此,那还不如“挑衅”,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
而对于真正风波中的主角东罗马来说,这次的危机,虽然有效的拿下了除去浩瀚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