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就选几个干的不错的青年才俊入阁,进议会,制衡那些无底线的议员和“鬼主意”一大堆,总想干点什么的文官。
不需要他们,甚至还可以像这次的万民书一样,让他们去吸引所有人的火力,掩盖迁都的真正原因。
甚至到了战时,这帮人也是最为帝国效死力的一帮人,仅次于那些参军的良家子。
毕竟战争失败,文官无非就是拍拍屁股,换一批人,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贵族,是被安插在最前方的指挥官,只能赢不能输,投降都是奢望。
因为他们一旦失败,不仅仅个人的生命安全会受到敌人的威胁,家族的荣耀也会随之受损。
在大汉帝国当贵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多子多福”,尤其是生男孩,你以为人家是为了传宗接代,繁衍后代,其实人家是要留下一部分人,多出的人口,尤其是男丁,是“正儿八经”的要拉去打仗。
你说你不去,姑且不说帝国军队中的军法,就是整个贵族圈的压力,都压的你不得不去。
因为别家都派人进了军队,上了战场,你不去,那就是坐享其成,是要被竖成靶子让所有人发泄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国贵族的死亡率,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死亡率,其实是非常高的,打第二次美洲战争的时候,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十。
相当于一家生四个男丁,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两个,不可谓不疯狂。
而这也是为什么刘鹏确立长安城后,还要将这帮人拉上的主要原因。
“和平时期用其能,其力,其财,战时用其忠,其命”,这是刘鹏早期评价西京勋贵时的原话。
这一点西京勋贵知不知道,他们当然知道,而且知道的比谁都清楚,但他们依旧干了,而且干的非常彻底。
因为相比于依靠“新科举”的文官,乃至名望上来的议员,他们这些人有什么特色吗??
本质上没有什么特色,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们是皇权的一部分,皇权在,他们的权利就在,反之也是如此!!
而当刘鹏的话通过一些“隐秘”渠道传出去后,那些还在家里“惴惴不安”的西京勋贵,瞬间安定了下来,跪在面向皇宫的方向,口呼万岁。
而在跪完之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