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面的郭宏信好似也看出了他的想法,紧跟着开口:
“按照内阁的决定,战后地盘统一分配,临近地区进行托管,但是嘛,这凡事都讲究先来后到,离的近的,出力多的,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于海华眼神瞬间亮起,这位郭副司令的话,其实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原则上澳大利亚可以属于商国,但是这中间必须要出力,没准要大出血。
最后他还是抵挡不住诱惑:
“殿下要求我军全面配合大汉,只要有需要的,绝对义不容辞!!”
“很好,我刚刚从周国那边过来,他们计划在中南半岛方向支援楚国,你怎么看??”
郭宏信将话题转到了纯军事上。
“楚国,我认为目前应该缓一缓。”
“什么,你说什么??”
郭宏信有些不相信于海华这样的高级军官,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毕竟这可是海外司令董诚腾制定的计划,而且还得到了内阁许可。
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是英国的统治核心,打这里可比打澳大利亚强。
哪怕如今的澳大利亚已经和原历史不一样,因为损失了加拿大和半个南非,英国加大了对澳大利亚的援助和移民,甚至给当地建立了大量以钢铁业为核心的重工业,要知道,去年澳大利亚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四百万吨,妥妥大英核心工业区,
但这依旧比不上印度,单是钢铁产量,加尔各答和德里等地加起来就超过了千万,这还不算印度的大量财富和每年供应英国本土的天量棉花和各种维持低物价的廉价工业品,可以说,此时的印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是整个欧联的大后方,有了印度,他们就可以随时补充损失,至于人命,印度有的是人命。
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制定两线战略的时候,唯独把仅有的三千架战机都分配到了楚国,就是为了攻打印度用的。
这个时候,让他们缓缓,怎么可能??
而在对面的于海华则是冷静的表示:
“印度被英国人统治这么多年,人口众多,而且当地的气候,人文,我们其实都不算太熟悉,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明知道印度距离我们这么近,为什么不防备,据我所知,除去印度本身的一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