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远比之前的平均九年要短太多。
种种优势在,身为无权无势、无财无关系的四无普通百姓还奢求什么?
奢求再多,那就是他们不懂事了。
与普通百姓的欢呼相比,读书人们的反应就是两个极端了。
“到底为什么?怎么就突然改科举制度了?”
“改革是好事儿,可怎么就这么改了?如此的离谱?”
“从胥吏开始干起,朝廷是怎么想的?我们寒窗苦读十余年就是为了干胥吏?”
“科举制度是华夏数个朝代总结出来最为公平的选才制度,现在改的如此离谱,破坏了公平吧!”
“这改革了数万的童生、秀才、举人怎么办?我们苦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一下子就没有了出路?这不是改革,是谋杀,断了我们的路。”
“朝廷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呀,用屁股决定的吗?有没有想过会有多少多少社学学生?”
“吆……这和陈于泰所讲的差不多呀,这是不是有内幕?”
“我看看设立的有什么科目?农业、商业、建筑、水利……这都什么跟什么?我一个举人去学农业?农业有什么好学的?耕种而已,谁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