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谋国:海晏河清 > 第160章 一锤定音(2/3)
侯对此事可有何意见?”

    贺夔照旧一脸严肃,看不出喜怒,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臣乃武将,只懂如何领兵打仗、加固城防,对于税关的运行机制,臣一窍不通。”

    “但臣乃陛下之臣,若此举可解陛下之忧,臣愿马首是瞻,绝不推辞。”

    贺夔的意思也很明确,一切全凭陛下做主,您要我接这项差事,那我便义不容辞;您不要我接这项差事,我就继续管我的城防。

    昭仁帝满意地点点头,复又问向中书令王霈贞:“中书令如何看?”

    王霈贞心中暗自叹气,他能如何看,从卢裕宣点出贺夔这一名字起,局势便发生了变化。

    现在已经不再是文官武将的对立问题,而是他王霈贞与贺夔的对立问题。

    他能直言担忧军权膨胀失控,但他不能指着鼻子说担心段凰郡主手下的贺兰军军权膨胀失控。

    一旦具体到某个人,问题便会太过具体尖锐,成为了针对某个个体的人身攻击。

    他若继续说不同意,那么问题的焦点便不再是军政分离,而是贺夔本人的心性品质和工作能力。

    除非他跟贺夔就此撕破脸,在文武百官面前将贺夔贬低得一无是处,那么,他便只能同意卢裕宣提出的这个折中之法。

    也不知道这个年轻的监察御史从哪个庙里取的经,一波三折,以退为进,竟将满朝大臣压制得无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最最关键的,他已看出了这是一个局。

    从贺停云提议于朝会之上公开庭审,到杨斌当众揭发,再到卢裕宣以退为进的两次谏言,到最后贺夔的临危受命,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所以杨斌带来的巨大威胁仍然存在,若他再次驳回卢裕宣的谏言,那么问题的焦点一定会再次退回到杨斌手中的受贿名单上。

    所以从始至终,等在王霈贞面前的从来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选择题。

    二者择其一,再无转圜的余地。

    满朝文武的目光聚焦到了王霈贞身上,无论他们能不能看清楚这个环环相扣的局是如何运作的,但不妨碍他们意识到,眼下的局面并不利于他们。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掌握主动权,而是如同汹涌洪流中被裹挟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