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江东的生产力低下,难以维持庞大生产体系。
但这个难以维持,指的是凭江东现在的人口数量提供的剩余价值不够。
只要他们拥有足够的免费劳动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须知,他们对汉民的征税是什一税,可对奴隶征税却是全收!
只需要以少量粮食养活奴隶,就能保证生产。
而随着他们生产大量军工物品,就有能力获取大量奴隶。
这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不断提高江东的产能。
诸葛亮听闻此言,一时眉头紧皱,有些不忍道:
“话虽如此,可先生此策未免太过苛刻。”
“在隶民尚少之时,自然可以维持现状。”
“但如果隶民数量太多,便容易聚众谋反!”
相较于秦瑱来说他这人更为仁慈,只觉这种政策有点不太人道。
但他一说出这话,秦瑱便负手而立,微微一笑道:
“孔明有此意也,吾心甚慰,然则此事却非吾所虑也。”
“当由尔等来为此寻求一个妥善处置办法。”
“有道是堵不如疏,没有族类永为异族。”
“彼等虽是夷人,可一代传下一代,早晚会成汉民。”
“故需建立相应制度,使隶民也有上升通道!”
“如此一代接着一代,我汉民便会越发多,夷人会越发少。”
“直到民族融合之后,自会有后人解决此事!”
他现在在干的事情,也就是后世有些公知所言的民族融合。
只不过相较五胡乱华的被融合,他选择主动融合!
但他个人精力有限,只能建立一套初步体系。
至于后续怎么完善,那就是继任者的问题了。
诸葛亮显然就是此道高手,这也是他准备给诸葛亮派发的任务。
用最快的速度,弄出一个奴隶管理办法,用来接纳他们从各地俘虏的夷人。
听着秦瑱之言,诸葛亮若有所思,缓缓点了点头。
接下来几天,秦瑱又带诸葛亮参观了各地工坊。
其中包括位于丹阳的水泥工坊,石城的钢铁工坊,吴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