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老家。
综合以上意见,刘备便采纳了秦瑱的建议,下令麾下重臣从寿春迁移过来。
此令一下,其麾下文武便开始朝着西边迁移,寿春的治理工作,便由刘馥、孙乾接手。
如此整整搬了两个月,方才将文武众臣与其家小全部搬入襄阳城内。
可随着大量臣属到来,襄阳城也变得拥挤不堪,政令一度陷入了混乱之中。
只因搬迁治所不是简单的把人调过来,连带治理体系,官僚系统也得调来。
很巧的是,刘备麾下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一个系统的官僚体系。
由于没有一个好的体系,其麾下各种官员互相之间职权协调十分困难。
这也是困扰着刘备还有袁绍一大问题,没法像曹操一样建立朝廷来管理天下。
袁绍的解决办法是分封制,也即将麾下州郡平均分给自己子侄一辈。
平时施政皆是依照各个子侄喜好行事,只有在战事才会组建临时班子调配。
这种施政体系使得袁绍麾下各州郡极为松散,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而刘备军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政令统一的方式,尤其是在秦瑱将军政分管之后,政务便是单独一个整体。
这种整体使得他们可以更有效率的统筹各地的问题,给出相应政策。
但在秦瑱出任江东都督之后,他们短期内又变成了分封制的情况。
江东是一套施政体系,淮南和徐州、豫州等地又是另一套施政体系。
后来秦瑱夺取了交州,体系由两套变成了三套,除了江东之外,又多了一个交州。
也就是刘备现在手下干才足够多,不然的话其麾下行政早就乱成一团了。
不过之前虽然没乱,此时在将治所迁到荆州后,问题也直接暴露了出来。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原本刘备在淮南之时,刘馥虽然是扬州刺史,却只管理着淮南的民政,江东的政令由秦瑱主管,刘馥没有插嘴的余地。
但现在秦瑱卸任了江东职位,刘馥也被留在了淮南,那扬州的政务该不该刘馥管?
如果刘馥要管的话,各地主官未必听话,如果刘馥不管,鲁肃也不敢僭越,那就变成了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