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 > 第434章 农为天下之本,农利则国利(1/4)
    杨信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水利乃国家之根本,不可轻忽。”

    “在沂州时,我曾见过当地百姓因河水泛滥而受苦,因此深知治水之重要性。”

    “治水之道,在于顺应自然,因势利导。”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地势高低,修建堤坝,开凿渠道,将洪水引入低洼之处,既能减少灾害,又能灌溉农田。”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另一位官员又迫不及待地问道:“那农利方面,你又有何见解啊?”

    杨信略一思索,便侃侃而谈:“农为天下之本,农利则国利。”

    “要提高农业产量,除了兴修水利外,还需注重农具改进,耕作技术革新以及种子选育等方面。”

    “在沂州时,我曾见过一种新型犁具,听说就是你们工部创制的,其耕作效率远超传统犁具。”

    “若能将此种犁具推广至全国,定能大幅提高农业产量。”

    工部侍郎站在一旁,听着杨信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走上前来,拍了拍杨信的肩膀,夸赞道:“杨信,你果然名不虚传!”

    “太子殿下没有看错人。”

    “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那些犁具,虽是来源于我们工部,但实际上,是太子殿下给的灵感!”

    杨信闻言,十分诧异。

    太子殿下还懂这个?

    正值此刻。

    大太监宏亮的声音划破了宫廷的静谧:“陛下、太子驾到!”

    霎时间,工部的官员们纷纷整理衣冠,快步迎上前去,毕恭毕敬地行礼参拜!

    独孤怀恩也从繁忙中抽身,急匆匆地赶来,向陛下和太子殿下深深一礼。

    李承乾环视一周,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独孤怀恩的身上,缓缓开口问道:“杨信在工部表现如何啊?”

    他的语气虽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独孤怀恩心中早有准备,杨信毕竟是太子殿下引荐的俊才,自然不敢怠慢。

    他微微一笑,恭敬地回答道:“杨信此人,才华横溢,实乃我工部之幸。”

    “自从他加入以来,便一直在暗中派人观察其表现,果真是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