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天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看到了年少的文天祥便心怀天下,勤奋苦读,高中状元,一心报效国家;
他们看到了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四处奔走,组织义军抵抗外敌入侵;
他们更看到了在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宁死不屈,最终慷慨赴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幕上,文天祥用尽全身力气喊出的诗句,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大丈夫当如是也!” 孟子看到此处,忍不住拍案叫绝,眼角泛起泪光。文天祥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仁义”思想完美契合。
“老师,文山先生虽身陷囹圄,却依然心系天下,至死不渝,真是令人敬佩!” 弟子公孙丑说到此处,已是泣不成声。
其他弟子也纷纷红了眼眶,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却被文天祥的事迹深深震撼,为他的忠义气节所感动,更为他的悲惨结局感到惋惜。
“你们可知,为何天幕会称文天祥为‘民族脊梁’?” 孟子待众人情绪稍稍平复,缓缓开口问道。
弟子们面面相觑,皆摇头表示不解。
孟子环顾四周,目光炯炯,沉声说道:“所谓‘脊梁’,乃人之根本,国之栋梁也。文山先生,他以一介书生之躯,扛起了抵抗外敌,复兴国家的重任, 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从未屈服,他的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我常与你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山先生,便是最好的例子!”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效仿文山先生,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正道,不负苍生,不负社稷!”
孟子慷慨激昂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在弟子们耳边回响,久久不散。他们看着天幕上文天祥那坚毅的面庞,心中暗暗发誓,要以文天祥为榜样,做一个顶天立地,心怀天下的 男子!
这一堂课,没有枯燥的经文,也没有繁琐的礼仪,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弟子的心灵,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仁义”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将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