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了两千架高性能无人机,优先使用在各示范田中。”
卫筱以为自己听错了:“两千架??”
朱光明还在笑:“是的,虽然这块花费比较高,但我们认为无人农业一定是未来的主流,所以不惜重金引进了大规模的无人机群来……”
“不是,哥们儿,你管两千架叫大规模?”
卫筱忍不住叫停朱光明的吹嘘。
“是啊,这个在全行业都算是领先的,我们引进的可都是专业的大型植保无人机……”
卫筱态度坚决的打断:“这么大的摊子,两千架无人机,让别人听了还以为我们华农要倒闭了一样。”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卫筱来之前,估摸着华农现在怎么着也该奔着上万台的规模去了。
因为现在植保无人机已经有些成为主流维护农田的手段了。
万万没想到。
华农的几个高管还活在十年前。
弄了两千架无人机,心里美的一批,自诩创新先锋。
殊不知,小老板是无人机骨灰级玩家。
两千架的数量,在她看来像是过家家。
“按照我粗略的估算,除了播种收割之外,所有的作业都可以用无人机替代。”
“然后你跟我说你们弄了两千架。”
“我严重怀疑你们在这里糊弄我。”
郭广峰看着瞬间变脸的卫筱,立刻觉得苗头不对,摆手甩锅。
“卫总,我们其实一直在创新的,目前植保无人机的效率还不足以支撑全面替代。”
卫筱直接打断:“你先甭想着创新生产力了,你先换个新脑子。”
植保无人机的效率低?
这很明显就是郭广峰这些管理层惯性思维带来的桎梏。
不过想一想也能逻辑自洽。
毕竟郭广峰他们不像自己,始终处在无人机研发的第一线。
晨盾有什么新玩意儿,都会拿到顺风试一试。
所以他们对于科技的发展一无所知。
幸好。
这次卫筱不是一个人来的。
在试验田晃悠了一圈之后,她草草的结束了视察,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