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伐就在今日 > 第198章 途中生事(2/3)
第三名(探花)则可获得从七品的官位。

    此外,各科的前十名也都有机会受到官职的任命。

    一旦考生接受了官职,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家乡所在的州郡担任职务,但前提是必须得到当地州郡长官的同意,并提交个人申请书。

    这个规定确保了新上任的官员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也加强了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而首次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在了三个月之后,这给了考生足够的准备时间。

    朝廷的政策迅速下达到各个州郡,无论是州郡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这一政策感到震惊。

    然而,对于世家贵族来说,他们却感到了深深的不安。科举制度的实施意味着他们原本垄断的官场可能会被打破,他们的家族地位和利益也可能受到威胁。

    于是,世家贵族们开始纷纷联络自己在保定城熟悉的官员,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这一制度的推行。

    可惜秦国与晋国截然不同,尽管世家贵族拥有一定的特权,但最终无法对中央政权产生太大影响。

    特别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秦国各州郡的大多数高级官员都来自将门,对于他们而言,科举制度目前并未触动他们的权益。

    相反,由于武试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将极大地增强他们手下军队的实力,因此他们没有选择站在反对的一方。

    许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未能走出州郡便被拦截,更何况还有阎苍、王邯和白奂坐镇的保定城,使得这场风波随着首次科举制度的临近逐渐平息。

    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都渴望抓住这个机会引起朝廷的关注,顶级世家无需通过这场考试即可进入官场。

    而寒门子弟则迫切需要这样的机遇来改变命运,实际上受到损害的是那些中下层家族的利益。

    虽然这些家族在这个时代占据了大多数,但是只要上面没有人为他们发声,自然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

    科举制的出现,无疑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尽管它提前了数百年,但它仍然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前世,科举制曾盛行千年,这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