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都要在李大锤麾下做事,能与这些来自关外的老将保持好关系,对自己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所以,他对于姚大力的要求,亦是有求必应。
姚大力其实也很满足。
以前在关外,他虽然是水师的负责人,但委实无仗可仗,他干得更多的是运输大队长,偶尔有机会去剿剿水匪,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他也去宣武州那边,带着一大帮子人上海船去学习过一段时间,但仅仅只出海了一两次,姚大力就知道那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在海上,自己再勤奋再努力,也是比不过蔡明蔡天赐父子,便是那些有经验的远航船队的首领,甚至于那些被北庭水师舰队打得狼奔鼠窜的海匪,也比自己要强。
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内河。
来到蜀中,很快便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船队,雄心勃勃的他,出蜀第一战,轻松夺得秭归和巴东两地,然后便在夷陵之地碰上了王导。
那一战之后,姚大力便知道自己的实战经验委实不足,要不是自家战船性能远超对手,夷陵之战,自己便要大败亏输。
好在接下来丹阳政变,王导匆匆返回,两人便再无交战,再见面之时,却已经变成了战友。
姚大力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
所以他虚心地向王导请教水上作战的经验,技巧,
而王导因为想要与关外将领搞好关系,所以也是不吝相传,
王导以为姚大力是李大锤的亲信将领,可姚大力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哪里算得上是李大锤的嫡系呢?
只不过因为关外实在没有精擅内河作战的将领,自己是矮子里面选高个子罢了,
自己有幸成为了脱颖而出者,
但如果不努力地让自己成长,
很快自己就会被淘汰。
因为到了关内,到了南方,姚大力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压力。
精擅水上作战的人,车载斗量啊!
自己占了先机,可不代表能一直领先下去。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都不能把握,一旦被人打压下去,想再翻身,可就难上加难了。
现在有王导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家伙愿意倾囊相授,自己要是不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