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局势再变。
摄政王在辽州的功绩,让学子们逐渐意识到了游览业对当地财政的重要性,而就在大家都在议论如何开发本地的游览业,不断的借鉴摄政王的经验时,又一则传言散播开来。
摄政王在辽州期间,不顾百姓生命死活,诱使山匪绑架百姓挖煤。
当时,山匪确实为了挖煤,而抓走村中壮丁进山挖石,虽然后续迫于人数不足的压力,转变为了雇佣村民,但也不能就此否认,中间过程确实有伤害百姓的可能。
紧跟着,就有一村民来京上告,言之凿凿地说自己的家人被山匪迫害,而山匪却扭头在摄政王的包庇下成了高人一等的厢兵,还掌管了煤山成了富豪,要求圣上为他做主。
这村民倒是高明,不知受了何人指点,说家人迫害之事为小,山匪以挖煤暗中盈利为大,毕竟煤不仅仅能够取暖,亦是冶炼矿铁的基础,而山匪性野,一旦生出谋逆之心,必定不利于江山社稷,因此苦口婆心地要求圣上重查煤山。
这一重查,势必会让有心人趁机而入,清洗掉谢承泽在辽州煤山内的人手,取代谢承泽掌控煤山的权力。
若谢承泽拒绝,曹家的朝臣立马便会将想要谋逆的帽子扣到谢承泽头上。
曹家,这是想要接手辽州煤山。
不仅如此,他们也开始向谢承泽施压,他在益州和辽州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虽智谋但不沉稳,如今太子痊愈,即便谢承泽是摄政王,但也仅仅只是“摄政王”,按照律法,理应配合太子上朝,以太子为主导。
总而言之,曹家就是想架空谢承泽,并夺走他的煤山。
而谢承泽的耳朵听到的:不用批奏折,不用管煤山和山匪的售后。
还有这种好事?
虽然利用山匪挖出了煤,但有些山匪到底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找些借口处理掉,但谢承泽哪里有这种本事,早就想把这烂摊子扔出去了。
如今曹家想接手,他简直高兴都来不及!
冤有头债有主,万一你们被曹家处理掉了,可不要找我谢承泽报仇哈!
谢承泽象征性地和曹家大臣吵了吵嘴,最后满脸不情愿地把奏折推给了太子,让太子决定是否要重查辽州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