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见状,掌心微微沁出的冷汗在烛光下泛着微光。他不动声色地将手背到身后,继续说道:“这第二个好处便是兵员如江海取水。自总角小儿至耄耋老者,皆录名于兵籍黄册。”
“兵员丰富自不在话下。因为每个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所以可以从中选择身体条件较好的来服兵役。另外,退伍的士兵也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迅速征召回来,迅速拉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他的指尖在袖中轻轻叩击着腰间玉带,目光掠过殿角青铜冰鉴上凝结的水珠,“待秋后大比,择身长七尺、膂力过人者充入行伍。至于那些解甲归田的,平日耕作时也须操演阵型,待边关狼烟起——”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惊得檐下栖鸟扑棱棱振翅,殿外梧桐叶簌簌作响,“只需一纸檄文,旬日间便能聚起十万虎贲!”
当李祺说到这里,语气愈发坚定,目光如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宏伟蓝图:“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有利于我大明接下来的计划。”
李文忠手中茶盏微倾,碧绿茶汤在宣德窑瓷壁上荡起涟漪。他抬眼望去,只见李祺眉峰如剑,眸中似有铁马冰河奔涌:“文和所言计划,究竟是何等乾坤?”
“陛下请看这舆图。”李祺广袖带风,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紫檀屏风前。
指尖划过羊皮卷上蜿蜒的墨迹,自昆仑雪岭至天涯海角,自蓬莱仙岛至昆仑奴乡,“若我大明欲开万世基业,岂能困守这方寸之地?”
他猛然转身,腰间金鱼袋撞得叮当脆响,“如若西方那些红毛夷人渡海而来,船头架着佛朗机炮,腰间别着火绳枪。我等若还是满口之乎者也,满篇道德文章,难道要对着炮口讲先贤圣言?”
殿内突然陷入死寂。
朱元璋的拇指在青玉扳指上缓缓转动,碾碎了飘落在窗棂上的花瓣。
徐达喉结滚动,咽下未尽的话语。
李祺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与更漏滴答交织,仿佛战鼓催征。
他微微一笑,目光炯炯,仿佛星辰般闪烁:“一旦大明进行全球殖民,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军队来保驾护航,同样的,对于大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需要变得更加彪悍才行。不然,如何去抢夺更多的殖民地,又如何去占住这些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