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 第512章 查漏补缺!太子标的质疑!(1/3)
    军校的确立,如同一道曙光划破长空,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大殿内,蟠龙金柱上的烛台吞吐着暖黄的光晕,将雕花地砖映出斑驳的暗纹。

    徐达扶在鎏金椅背上的手指微微发颤,甲胄边缘折射出细碎的金芒;李文忠的喉结重重滚动,腰间玉带随着急促的呼吸轻轻起伏。

    他们眼尾的褶皱里都蓄着笑意,像冬雪初融的溪流在沟壑间蜿蜒。

    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脸上,或欣喜,或激动,或沉思。

    徐达和李文忠站在一侧,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他们身为武将勋贵,深知这一举措对武将集团的意义。

    武将勋贵集团一直以来在朝堂上难以与文官集团抗衡,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武将中少有学识渊博之人。

    许多武将出身行伍,虽勇猛善战,却缺乏系统的学识与传承。

    反观文官集团,人人皆是科举出身,满腹经纶,口若悬河。

    文官们通过教育与传承,将儒家思想代代相传,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根基。

    而武将的传承,则多依赖于家族内部的口口相传,兵书战策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难以广泛传播。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武将大多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鲜有通过系统培养的将才。

    如今,军校的设立,意味着武将的传承将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而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大规模培养将才。

    这无疑为武将勋贵集团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他们与文官集团的抗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更令众人振奋的是,军校的设立对勋贵子弟极为有利。他们可以通过军校获得系统的军事教育,提升自身的学识与能力,从而在未来的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武将勋贵们心中的阴霾,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然而,正当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太子标却突然开口,打破了殿内的欢腾气氛。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忧虑:“父皇,军户制度是我大明军制的根本,一旦贸然废除,必然会引起剧烈的波动。”

    太子标突然起身时,织金蟒袍带起一阵檀香。他修长的手指按在紫檀案几边缘,指甲盖泛起青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