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一样”
他一激动,话格外多:“不敢瞒您,当初我女儿被贼人抓去,受尽屈辱,您救了她,又支持孩子读书,若是当初没您,我这孙儿也不能被夫子看重,收了徒弟,如今还中了进士。”
“多亏了您啊!”
他连忙叫孙儿过来:“快过来给大人磕头!”
那书生得知后,十分惊愕,神色激动。
我示意下人拉住他们。
大街上磕头,做什么样子。
随后请他们两人去茶楼包厢一坐,聊聊这些年间岭南、上安一地的变化。
因那边水道开通,漕运发达,后来还有不少外邦人上岸,以物换物,换了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有通透的玻璃珠,香料,象牙等等。
随后,那边的商业逐渐发展,如今已成了当地的富县。
这事儿我后来也打探到,只是老人身为当地人,更能知晓这几年的变化。
说到最后,他感叹:“若非如此,我孙儿如何能继续跟着夫子读书”
我与他们闲聊一下午。
走之前,他们还多次表示想要上门正式感激一番。
我摆摆手,笑着拒绝。
怕是,没这个机会喽
晚上,我特意叫人把所有孩子都叫回来,一起吃个饭。
他们如今看不出异样?
只有孩子笑得纯粹。
当晚,除了年幼的孩子,郑沅芷、安泰、安若、归鸿等人坐在床边候着我。
我叫他们赶紧离开:“人多嘈杂,赶紧回去,我要好好睡一觉。”
他们不肯。
后面,甚至昭明特意赶出宫来见我。
这兴师动众的
我握紧老妻的手,轻声安抚她:“我累了,睡一觉,可惜不能一直陪你”
声音逐渐微弱。
无病无痛,享年七十六岁。
死后,昭明追封我为文正公,赐谥号文正。
颂扬我为“秉忠贞之心,怀经纬之才,匡扶社稷,泽被苍生。”
赐世袭之爵,以彰其功,以励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