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一蘸墨的功夫,故事中几百年过去了,改朝换代好几轮了。

    之前人们总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直到这一刻众人才明白,能被烂笔头比下去的不叫好记性。

    孔黑子也放弃了。

    记不完,根本记不完。

    自己每秒钟才写几个字?

    唐雪见一秒钟说几句话?

    更何况她说的话每一句都饱含深意,根本没法记流水账。

    孔黑子索性放弃。

    可是转念一想,这些故事中,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子孙借鉴的对象。

    很多影响千万人,关乎国运的事件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线索,甚至经验。

    于是,孔黑子再次提起笔。

    这一次他没有写字。

    而是循着“微言大义”的感觉去胡乱勾画。

    为什么一定要写成文字?

    只要自己看得懂不就行了?

    文字记录的,是一个记忆节点,只要能让自己回想起当初的事件就行了。

    再说得玄乎一点。

    未来某一天,自己看到这个图案、标记,就能瞬间跨越时空,重新回到今天,回到当下。

    重新听唐姑娘讲述大道。

    温故而知新!

    如此,这个图案、标记,不就拥有了“道”的力量?

    它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文字,更不是一个呆板的词语。

    而是一段时光的截留、封存。

    没错!

    就是这个道理!

    这才是真正的微言大义!

    这才是唐姑娘说的,直达心灵、直击灵魂。

    让人一见之下就能明白其中的万千意象。

    就算无法领悟其中的道,至少也能明白——这东西不简单!

    刚开始,孔黑子还在鬼画符,写字跟鸡爪子挠的一样。

    可是很快他就掌握到了那一丝玄妙。

    妙笔生花,一花一世界。

    看到这种奇景,众人纷纷惊呼。

    “孔先生悟了!”

    “孔先生果然快我等一步。”

    “恭喜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