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无论如何都要付出比后世的学生们更大的努力才能学好的其中一个原因——教材、教辅以及外部课程的缺乏。
既没有可汗学院,也没有ooc的时代,在老师的数量、时间和经历都有限的情况下,相当多数的学生连付费补课的可能都没有。
——夏希羽,19826】
6月8日下午,夏希羽在一页纸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所有与我一样在大专院校里学习(过)理工科的人都知道,一本最好的高校里最好的一位或几位教授(合)编的教材,里面一般也能找出几十个大大小小错处。
是因为这些教授们不行吗?我的答案是:不是。
只是因为一个在我和我的不少同事们看来都觉得十分简单的道理:你写的东西里事实越多,事实性错误就越可能变多;理科教材里,情况或许会少些;工科教材里,或许会多一些。
这只是我个人根据我的阅读与学习经历得出的简单结论,没有严谨的学术研究作为证据,请读者根据过去的阅读体验自行判断,此处不作证明。
当然,犯事实性错误肯定是坏事,必须努力避免,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我还没当上教授。但我希望所有的读者们都必须看到:世上有一条写文章的捷径,就是不谈事实、或只谈很少的事实,然后就大发空头议论,或者连议论也写不出来,单纯宣泄情绪而已。这样的东西不论是作为教材、读物、论文,还是包括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在内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宣传材料,都绝不是值得深入阅读的东西。偶尔找乐子或许可以,顶多将其中的极个别精髓作为支线上的索引,但不能让它们充斥自己的大脑。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专业人士,其日常的工作内容和一些本专业的‘大’问题可能其实毫无交集,他关于那些问题的观点不过也是道听途说而来,而他们为何如此自信呢?不过是‘我是专业的’身份使然罢了。环顾四周,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我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发现这样的人,我们应当积极地改正他们的错误习惯和行为——当然了,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彼此纠正的情况。但我以为,不论是学术期刊、教材还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