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 第268章 年的两朵乌云(1/7)
    【在希羽组一看来原本应当在七月份就确定下来的事,结果在九月份急转直下,而事情的全过程竟然以青年同志们意想不到的过程发展下去。

    ——汪星悦,《关于中科院历史遗留问题的希羽组视角报告》(简称《希羽组历史观报告》),1982922】

    1982年9月23日清晨,乔公从“老林”手中接过了汪星悦直接发到乔办的《希羽组历史观报告》

    最终,发到乔公的报告原文如下——

    1928年4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国立中(央)研(究)院(acadeia sica,本作简称:中研院)院长。

    同年6月9日,在浦江东亚酒楼召开中研院第1次院务会议,标志中研院正式成立。

    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本作简称:北研院)正式成立,留学法国的李石曾首任院长。

    此后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独立于其他机构的中研院与隶属于roc教育部的北研院互不统属,且后者在事实上成为了与前者为并列的大型综合科研机构(而非李石曾当时提议的“局部或地方性的研究机构”),并由被分别视作“留英美派”和“留法派”头子的蔡、李二人在海内外争抢人才等内外因,导致两边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冲突。

    因留学国别的不同,民国学界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留学集团”,互相之间的矛盾很深,引出种种人事纷争,并因之而对民国学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当时两大国立研究机构中,中研院组成人员基本上是欧美留学生,而北平研究院清一色是留法毕业生。留美学生创建有中国科学社这样的社团组织,留日学生成立中华学艺社与之对立,而没有留学经历的“土鳖”们成立中华自然科学社抱成团,这三大综合性科学社团不仅各自为政,而且往往还相互拆台。1920-1921年在中国访问的罗素已经敏锐地看到这一点,“从不同国家归来的留学生之间时有分歧”。

    1936年,与国立清华大学内的学者沟通并不顺畅的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至1937年回国。

    抗战爆发后,中研院各机构由金陵、浦江外迁并在抗战结束后迁回宁、沪。

    194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