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将自己的技术传给他人。
因此在西方,炮匠是十分吃香的行业。
每逢战争爆发,各国就会想尽千方百计,高薪招募炮匠到军中服役。
被征招的炮匠,报酬要比一般雇佣兵多3倍。
每个炮匠指挥一门炮,配备一匹马和一名学徒。
还要按炮匠的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助手。
重炮搬运过程中所需人员,还不计其中。这哪里是工匠,分明就是大爷。
在大明,炮匠可就没这样的待遇了。
葡萄牙炮匠们将三门火炮装填火药。
然后利用矩度、铳规、铳尺以及准星、照门等瞄准装置和技术,开始进行瞄准。
一通操作完成后。
炮匠用火绒点燃了引信。
轰轰轰!
接连三声炸响。
炮弹呼啸而出,落在两里开外。
被当做是炮靶的五架楯车,其中有一架被击中,顿时散了架。
另外两发炮弹,落点距离炮靶,仅有一两丈的误差。
这样的命中率,已经算是极其优异了。葡萄牙人无不欢呼雀跃。
不过炮匠们依然继续忙碌着。
打得准,只是证明精准度高。
另外要演示的就是射速。
射速,是火炮性能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就是在双方约定的时间之内,发射出的炮弹数量。
大炮的威力再大,打的再准。
一炮过后就进入贤者时间,那有个毛用?
影响射速的因素有很多。
材质、炮体、装弹、点火、火药、炮架,以及炮手熟练操作程度。
数轮发射之后。
云逍估摸了一下,葡萄牙人的火炮平均约7分钟发射一次。而红夷大炮的射速,则是高达9分钟一次。
二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除了火炮性能的原因之外,葡萄牙炮匠的技术娴熟也是关键因素。
信香烧到尽头。
葡萄牙人的这次演示也就结束了。
从射程、射速、精准度来看,葡造火炮的性能远胜红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