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由于官吏欺民,而民无法抗争,导致律法黑幕,刑狱糜烂。”“元末政治腐败,法纪荡然,这才招致百姓揭竿而起。大明不严肃刑狱,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
云逍不客气驳斥胡应台。
其实跟其他改革一样,刑狱改革最难的还是理念的革新。
陈腐的理念不改变,再怎么花哨的变革,最终都会流于形式,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回归到原有的旧路上。
胡应台苦笑道:“兹事体大,容下官再斟酌斟酌。”
见胡应台还是心有疑虑,云逍叹道:“一场官司,一次牢狱之灾,就会让一户人家倾家荡产,甚至是家破人亡啊!”
“胡尚书执掌刑部多年,高高在上,可曾真正看到百姓疾苦,又真正听到囚徒的悲哭?”
胡应台面露羞愧之色。可按照云逍所说的进行刑狱改革,却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云逍淡淡地说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胡尚书做不到这点,那便罢了,请回吧!”
不等胡应台答话,正在做纪录的刘理顺突然重重地放下手中的笔。
然后他站起身来,朗声说道:“若国师不弃,下官愿意肩负重任,不求流芳百世,只求为黎民呼号,哪怕是身败名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他是河南人氏,自幼贫病交困,连续九次乡试不中,因此最底层百姓的疾苦,他体会最为深刻。
此时站出来主动请缨,绝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
倪元璐也跟着站起身,向云逍拱手说道:“下官愿与复礼并肩!”
云逍欣慰地一笑。
这两个铁头,总算是开窍了。
只可惜二人不通刑律,有心也是无力。
徐光启看向胡应台,无奈地叹了一声。
国师给了他机会,他自己把持不住,奈何?
胡应台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躬身道:“下官愿为大明刑狱革新之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