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 > 第十五章如果把华夏历史浓缩成一天会是什么(1/4)
    “充州司马杜闲之子好好好!”

    “来人啊,派人传旨,宣那杜甫进京!”

    李隆基兴奋之下,立刻就要派人去传那杜甫。

    李白连忙说道。“圣人,臣愿前往!”

    李隆基一听,不加沉吟,便笑道。“你去正好,你与杜甫皆是我盛唐英才,确实也应多走动,那此事就交给你吧。”

    三国位面,曹操感慨。“如此忧国忧民之辈,倒是与操颇为相似,不能生逢同时,不然当引为知己!”

    刘备神往。“但遇天下罹难,每有忧国之士,若能得遇,备当奉为座上宾!”

    张飞嘀咕道。“一个破茅房被风吹翻了也能写诗那俺”

    诸葛亮:“”

    大明位面,朱瞻基点头认同。“李白为千古诗仙,杜甫为一代诗圣。”

    “天幕同名,倒也是合情合理。”

    说罢,他瞅了一眼朱棣,小心翼翼道。“爷爷,您觉得呢”

    朱棣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诗词不过小道,看看就好。”

    “大孙,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别处。”

    别处

    朱瞻基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

    “爷爷你是说后世之人的学问吗”

    朱棣点头,一副孺子可教也的模样。

    “没错,后世从大街之上随便拉上两人,都能出口成章。”

    “对古代的诗文经典,更是对答如流。”

    “可见后世之广开民智一事上,也远胜我大明十分多。”

    说完,朱棣不禁是既好奇又感慨。

    人人都能识字作诗了那到底有多少读书人要办多少学堂啊

    大唐位面,贞观年代,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辅机,你说这后世之人,有多少学子”

    李二很好奇,为什么大街上随便拉两个人,就有这么高的诗文储备。

    要是放在大唐,就眼下这个猎场之中,衮衮诸公,文武百官,也还是有一大票人是大字不识几个的。

    长孙无忌对答道。“依臣所见,14亿人中,  至少有4亿人是念过书的。”

    4亿人

    听到长孙无忌的估计,李二咋舌不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