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事啊,麻烦后世不要给他贴金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一首《行路难》中,高适与李白二人再次定下十年之约,之后便再次分开。
分别之后的高适再次回到了商丘梁园,而那首《燕歌行并序》也广为流传,从此高适成为了一名诗人。
但诗有了名高适的生活却并未得到改变,反而更糟了。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里的那位将军十分愤怒,满朝的权贵也对他避之不及,因为那些人需要的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
而不是一个可能会让他们声名狼藉的文人。
(真实,相当的真实。)
(没错,溜须拍马之辈往往生活的很好。敢说真话的却不遭人待见。)
(谁都喜欢听好话,又有几个愿意听真话呢。)
(不管哪个朝代都一样。)
(所以李世民能留着魏征的确是心胸广阔。)
日出日落之间,一过便是十年。
十年间高适便在梁园而居,读书、习武、耕作、钓鱼,日子虽然充实。
但少年之时想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
直到李白寄来了书信,原来此时的李白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并由此得到李隆基的赏识进入了翰林院。
发迹了的李白也没有忘记高适,邀他前往长安想要帮他谋一个功名。
于是时隔二十年,高适再次来到了长安。
“这李白不错啊,成功了之后还不忘记兄弟。”
“别再像上次那一年之约就行。”
“不过还真是难说啊,二十年前高适就想得到玉真公主举荐,却没有成功。二十年后他的好友却得到了玉真公主举荐。”
“也难怪他笑的这般讽刺了。”
“人生际会就是这般啊。”
看到高适终于有机会一展才华,很多古人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期望。
虽然也有人觉得李白的性格有些不太靠谱,但他毕竟入了翰林院还受到李隆基的赏识。
再不济也能给高适谋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