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210章 纸上谈兵(1/4)
    乾隆:“什么?赵括也能吹?那些人是搞什么名堂?”

    李世民:“赵括?这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啊?等一下,朕怎么就想不到任何可以吹捧的点呢?”

    朱元璋:“倒反天罡。”

    诸葛亮:“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他大概也就比马谡强一点吧。”

    杨广:“赵括,要不要笑死朕啊!”

    无数的了解历史的观众们都懵了,或者笑了。

    【没错,网庙十哲第三哲,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一个在几千年历史里面都是毫无争议的军事上的反面人物,被后世许多名将用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徒弟。

    千万不要纸上谈兵!

    但是,现在突然就冒出来一些人,想要给赵括洗白。

    他们认为,赵括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废才。

    原因就是前面说的那三点,

    赵国必输,谁去都一样。

    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没崩溃,难得。

    史书上记载,白起说秦军伤亡过半。

    说实话,最先搞出这种言论的人,他的心思是什么,就懒得去猜了。

    但是,跟着瞎起哄的人,但凡多看点史书,多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个论点有多么的虚浮。

    首先,简单说一下长平之战的概况。

    就是秦赵两国打起来了,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所以赵主将廉颇一直采用严防死守的策略。

    秦国实力虽然强大,但是攻城总是比守城的伤亡要大,要艰难的。

    再加上秦国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很长,压力很大。

    所以,秦国想要速战速决,于是就使出了反间计,在赵国宣传秦国人不怕廉颇,最怕赵括。

    而赵国呢?

    因为国力衰弱,因此即使是本土防守,也是经不起消耗,也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赵王出于自身消耗的考虑,加上中了秦国反间计,便启用了年轻的赵括担任主将。

    随后,秦国秘密派遣白起取代了王龁,使用诱敌之计,让赵括主动出击,然后将其分割包围,最后全歼赵国四十万大军。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开始驳斥那些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