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城集市,豆腐脑摊。
天还未亮得透彻,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龙。
无论是早起上工的工匠,还是去田里的耕种农人,都拒绝不了先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感觉身子由里到外都暖和了起来。
卖豆腐脑的依然是那位老妇,许是生意好了,身旁多了两个年轻人忙前忙后,应是她的一对儿女。
奉国去年只种大豆,家家户户都有多余的大豆没吃完,朝阳城内卖豆腐脑的商贩太多了,却唯独她家生意最红火。
不是因为味道,豆腐脑的味道都差不多,而是因为摊位后挂起的那面字帖。
也有人劝她,生意都这么好了,大家都是冲着殿下来的,何不趁此涨价大赚一笔?
每当有人这么问,老妇却也只是笑着摇头,并不答话。
那豆腐脑仍是一文没涨,卤子反而是越放越多了。
她虽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活了这么多年,却是懂得了一些道理。
殿下赐给自己墨宝,是因为自己是穷苦的百姓。
可若是自己卖的豆腐脑连穷苦百姓都买不起了,又如何配得上这张殿下亲笔?
忙活了半天,日头也逐渐升高,老妇只觉得有些热了,连忙背过身去擦了擦头上的汗,生怕汗珠掉进装着豆腐脑的木桶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引得食客们纷纷看去。
大半个月来,每日都有士卒路过集市从城门出去,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
可今日的士兵不太一样,远处走来的奉军士卒没穿铁甲,没拿长枪。而是人人身后背着一杆长长的铁棍,穿着更加轻便的皮甲,腰间绑着鼓鼓囊囊的条状布袋。
士卒们怕惊扰到百姓,进入集市后便放缓了脚步,军官也不再大声喊号子。
奉军士卒排着队列,走过街道之时,只惊动了路边酣睡的猫儿,张大嘴伸着懒腰,伸出两只猫爪开了花。
摊位上的食客没有关内百姓看到官军避之不及的恐惧,反而饶有兴致地谈论起来。
“怪哉,这是哪支部队,怎么还穿着皮甲?咱奉军不是早就能全员披甲了吗?”
“不知,这么不受重视,连甲都没穿,也许是哪部的